客人,您好!欢迎来到成都温江花木基地-御景园艺场苗圃官方网站。
13882159736

周一至周六

9.00-18.00

花木行业动态您当前所在的页面是:首页花木行业动态

我建植物园,是基于直觉,还是基于理性|成都苗木网行业观察

成都苗木网转-大连英歌石植物园老孙头


这个问题在我脑子里徘徊了好多年。之前我大概还是以为是企业家的直觉起作用居多,但我又拿不准,因为我似乎在重大决策上是个很谨慎的人。我也怀疑我真的是凭借着直觉吗?最近一年来,我读了好多认知科学方面的书,又回忆了我当时做出决定的每一个重要细节,我的依据。我确定了,我建植物园应该是基于理性而非直觉。

2002年,我搞了这块地,初衷并非要建植物园,我是想在这里做小产权别墅区。地拿下来后,政策风向有变,政府不支持做,我无奈将其转为做苗圃,种树了。我自诩自己是个读书人,咋也不能像苗农一样做个普通苗圃,而是应该做个园林式苗圃,搞农业旅游。并因此订阅了大量园林方面的报刊、杂志。虽如此,我依然对做园林式苗圃不那么情愿,它毕竟还是苗圃。干到了2004年下半年也没给苗圃起个名字,我有些彷徨。是《Garden园林》这本杂志给了我启发。这本杂志连续几期介绍世界最有名的植物园,这个好,就干植物园吧。

我通过杂志社联系到了业内两位最知名的人士,绝对的专家。他么给我提供的意见基本是相同的。第一,植物园是社会公益事业,建植物园是做好事。第二,植物园建设是个大工程,个人怕是建不了,弄不好半途而废。第三,植物园的养护要花很多钱,它又是个不赚钱的公益事业,即使建成了,也会因养护不起而荒芜。听出来了,他们赞扬我的精神的同时,又担心我的莽撞,不知深浅。他们告诉我,石家庄与保定植物园是九十年代干的,分别花了八到五个亿。全国当时有200家左右的植物园,只有沈阳和深圳的植物园能够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我追问原因,他们告诉我,深圳是因为园里有个大庙吸引了大量游客,沈阳是因为他们的刘延江主任特别能干。

微信图片_20181221190730.jpg

沈阳植物园

微信图片_20181221190737.jpg

深圳仙湖植物园

问题来了。全国二百家植物园,只有两家植物园可自负盈亏,比例仅是百分之一。我怎么能成为那百分之一呢?如果再把深圳植物园大庙的因素去掉,二百家里就剩下一家,比率成了百分之零点五。按照经济学的观点,统计学的观点,逻辑学的观点,如此大的亏损面,即如此低的成功比率,我是完全不应该投资植物园的。还有,人家沈阳植物园毕竟是沈阳政府的,政府在其建设期间到底给了它多少资金与政策方面的支持,尤其政策上的支持还不知道。肯定有。我能有吗?不知道。必须立足于没有。我对植物园,对园林又是个完完全全的门外汉,我能行吗?

如果按以上分析,我建植物园成功的概率基本等于零。所以,当时,我的家人,我的朋友,也包括我咨询过的专家,没有一个人同意我做植物园。

了解我的人觉得我变得不可思议,以为一向靠谱的老孙脑子进了水。不了解我的人以为老孙有很多钱,随便霍霍,主要是有情怀,喜欢。新认识的人一般都要问我,为什么建植物园?这对他们讲的确是个谜。我只能简单回答,喜欢,还有点社会责任感。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想干自己喜欢的事,没有例外。所有的人也都想给社会做些贡献,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也没有例外。只是因为条件不具备或不允许,才没去做,或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喜欢,没用,情怀也不能当饭吃。我真的没有那么高尚。

那么,我为什么又义无反顾的去做植物园了呢?并且又没后悔过呢?这是问题关键,可以从三个方面说。

1

第一。很多人在投资决策上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错误的夸大了少数成功案例,而忽视了整个行业成功与失败的基础比率。你干吧,你看谁、谁、谁都干的那么好,刘强东、马云、王健林,还有某个你身边的朋友。专家、政府官员往往如是说。一百个人干,九十九个人牺牲了。但人们往往忽视掉那牺牲的九十九个人,由于人性中的容易夸大自己能力与乐观主义倾向,人们也往往忘记了自己也是普通人一个,失败的概率也是百分之九十以上,而非百分之十以下。

那么,我呢?难道我的成功概率仅仅是百分之零点五?如果说是这样,我还干它干什么?我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我要找出亏损率如此高背后的原因。我以为这才是关键的问题。

根据我的分析,全国植物园经营亏损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它的国有性质,一个是它们的经营者基本都是植物研究专家所致。国有性质决定了大家对创收积极性不高和成本支出太大;让科学家去经营赚钱,也不是他们的长项。我来干,性质私营,我们的能力虽不是很强,却也说得过去。如此,我成功的概率比较高。再加上我这个人又喜欢绿水青山,又比较执着,可弥补我专业水平方面的弱点。我真很自信,我相信我能行。当然了,为了有把握,我设定的目标是十五至二十年建成植物园,而不是三、五年。

这种事情给我的启发是,看问题,不能仅看表面,还要看本质。要找原因,更要找原因背后的原因。不能随大流,不能人云亦云,也不一定完全听专家的。要有独立的思考。

2

第二。我是既有自信,又有余悸。但是有个只赚不赔的底线。2004年我女儿问我,老爸,你弄那玩意行吗?我说,没问题,一是符合生态环保的社会发展方向,二是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以为,即使我干植物园不成,我占有大片土地,还种上了树,投一块钱,一定会变成几块钱,这个肯定没问题。事实也确实如此,2009年政府想用我这块地,一块钱变五块钱,甚至十块钱都有可能。只是我不同意,坚决要做植物园。

3

第三。我做植物园时,已近知命之年。我老伴担心我干败,劝我还是别干了。我说,我已活了大半辈子,没干成啥正经事,你就让我干吧。首先我认为我没啥败的,其次,我以为人活着总该干点正经事,要不就白活了。

所以,想来想去,我最初决定干植物园,凭借着应该是理性的分析,而不是直觉的冲动。

在方向路线上,我还是比较理性的,因此基本正确。但是在许多具体问题上,我却犯了很多错误,也说明我在小问题上经常不够理性。好在这些不理性的错误都不太大,不是致命的。因此我还活着。

所以,想来想去,我最初决定干植物园,凭借着应该是理性的分析,而不是直觉的冲动。

现在很多做花卉旅游的朋友,凭直觉,并没有做全面的、冷静的分析,掉进了陷阱里。仅以此文给大家做个借鉴。

观者有话说:植物园对我们这些在成都做苗木的人来说是高大上的东西,但做事的思路是相通的,看看孙老师的文章,还是很有启发的。

 

 

 

下一篇:做苗圃不能“刻舟求剑”|成都苗圃协会行业资讯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