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温江苗木网推荐-园野手记 汪洋
富阳东,紧邻萧山的墅溪村,是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的起笔处,有一个更雅致的称号——“卷首第一村”。
四年前,苗木经纪人简小宇到访时,还不知道背后的典故。她看到的是紧邻富春江的一个小小村落,南面的山林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山脚下是一片不大不小的苗圃,炊烟从瓦屋中升起。
她想,就是这里了。
简小宇
简小宇租下了这片80亩的苗圃,修缮了圃地里的一座小屋,把远在重庆的父母接了过来,一桩心事总算放下了。
从此,她在萧山花木城忙苗木生意,父母就在几十里外的乡村里生活,回到家,依然是重庆大山里那再熟悉不过的味道。父亲在廊下挂起了熏肉,母亲从地里挖来红薯,见女儿回来,笑着掸掸身上的土。
简小宇和她的父母
我曾在三年前写过简小宇的故事,那个冬日的阳光里,她和我讲过大山里封闭而清贫的童年,影响她一生的善良的外婆,独自在城市闯荡的艰辛,以及在萧山花木城,接公公班做起了苗木经纪人,从无到有的积累和打拼。那时候,乐观和善良,是她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这几年,看到她的事业一直在跃升,从铭森园艺场,到组建禾抱园林,现在又强强联手成立了主打花木容器化生产的江苏鑫沃森。但最让我期待和惦念的,还是那片山下的苗圃地。
鑫沃森“五人团”
再次来到“卷首第一村”,已是三年后的冬日。在修整一新的苗圃里,火焰南天竹正在整片转红,欧石竹和彩虹石竹间或开出粉紫色的小花,盛放了半年的意大利络石匍匐在铁丝网上休憩。一座新建的木屋伫立在苗圃中央,屋外挂着草帽和农具,屋内素雅,有琴,有画,有茶。
简小宇的小木屋
阳光在屋外肆意,茶烫好了。
简小宇告诉我,选择这个苗圃的初衷,只是为了让父母有一个栖身之所。
一辈子在大山的生活的父母,留在老家,终日挂念,接到身边,又适应不了城市的生活。曾经住到花木城的屋子里,一看到装车,七十来岁的父亲都要亲自上手,拦都拦不住。她就想,一定要在近处找一个适合父母生活的地方。
第一次见到墅溪村,她就觉得,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地方了。
处理了圃里原有的一批乔灌木之后,简小宇开始做容器苗生产,主打意大利络石。尝试为工程方做订单化生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她又将这个模式推广到更多企业和农户。随着鑫沃森团队的组建,这片苗圃的作用逐渐转向为以展示、洽谈为主,慕名而来的客户,喝茶聊天的朋友也越来越多。
苗圃里的意大利络石
在同样的时光里,父亲和母亲在这片土地上重建了家的味道。在圃地的间隙,父亲种上了土豆和青菜,院子里养起了鸡鸭,不知哪来的小狗也留了下来,成了屋子里的新成员。小宇回家,母亲就做上一桌家乡味道的饭菜,三人围坐桌前,仿佛回到了故乡。
父亲在苗圃的间隙里种的菜
容器花盆也拿来种起了青菜
家里的新成员
简小宇和她的父母
午后微风,一切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