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苗木人转-刘大千
盆景是观赏园艺的重要形式,以“缩龙成寸”的手法和独特的节奏、韵味、意境,概括地反映和彰显客观的自然本色、主观的思想灵性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被誉为“无声的画、立体的诗、活的雕塑”,一直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园林与盆景同源相生,从秦汉的宫苑到中唐的“壶中天地”、元代的“写意山水”、明清的“芥子纳须弥”,在促进盆景艺术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盆景艺术的重要影响。二者在创作手法上也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是小中寓大,以山石、树木为素材,再现大自然的风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盆景是微缩的园林,园林是放大的盆景,园林建设离不开盆景要素。
园林建设中,若运用好盆景要素,则可兼具盆景文化和园林艺术,不仅能满足绿色生态和环境健康的需求,使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且能体现一个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生态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近年来,我国各地结合本地特色,建设了不少富有“盆景特色”的园林,已成为当地生态、文化建设的“招牌”和“名片”。
国外最成功的例子,是韩国成范永先生在济州岛建造的私人园林“盆栽艺术苑”,誉满全球,成为各国政要和旅游者到韩国时的必访之地。
在园林建设中,运用盆景要素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与立意
主题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思想,也是灵魂与统帅,对整体园林景观具有控制的作用;立意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总意图,与景观设计中的具体构图手法密切相关。
正如书画艺术创作讲究“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园林建设应首先确定主题和立意,增强景观的可辨识性,深化意境的表达,并根据功能需要、艺术要求及周围实际情况等因素,精心设计每个施工环节。总体来讲,要充分利用盆景的“势态互合”之绝,通过盆景的置景手法,体现“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的功能,表达和映衬园林的“小中见大,曲径通幽”之妙,把生活思想及传统文学融汇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使整体设计上有机统一且情景交融,置景分散又互为一个整体,以表现生活情趣、艺术理念和审美理想,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和底蕴。
2布局与构图
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自然山水的景色、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叠石、布水、堆山、借景等都是从山水的内在规律出发,是自然山水典型化的缩移摹写。在建设过程中,凡涉及山水、树林的布局问题,应讲究以实托虚、虚实结合,讲究层次和景深,借鉴山水盆景“六远”法(高远、深远、平远、阔远、迷远、幽远)的空间构图手法,以平面设计为起点,根据空间规划及功能的主次、序列等关系,解决好平面内各内容的位置、大小、属性、关系和序列等问题,再组织空间形象,在大小方圆、气势的贯穿统一、形象的对比变化、开合取势等方面取得“移步异景”的协调效果,浓缩、凝练、形象地表现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具体到盆景的布局,则要通过移植、剪裁、舍取等手段,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疏与密、虚与实、藏与露、阴与阳等方面的关系,突出和彰显主题。
3主次与均衡
园林山水景观创作中,争让、开合是构图的基本理论依据,可用山水盆景的对比烘托手法、色彩对比手法和透视中的近大远小、近浓远淡的原理,处理好各部分之间主次、争让关系,使山峦起伏、龙脉走向、飞瀑流泉、树木花草等,在结构布局上进退有法而不致违悖物理。
争者,争空间、争气势,突出主题格调和主脉变化;让者,让空间、辅气势,使矛盾的双方成为对立统一的整体,从而产生相反相成的协调美感和由“象”见“境”的艺术效果。通常,山峦主峰如坐,雄秀浑厚,气势巍然,处于争势;近崖揖让,以通其气,列嶂回护,以团其气,皆处于让势,各得其位,显其不平,塑造苍莽寥廓的意境,虽为园中之山水,亦让人有“千丘万壑、奇谲深妙”之感。
植物的分布,也要分清主次。如在开阔地带,要点缀适量大型景观古树;通幽曲径和亭台旁要点缀一些花草;小厅中可陈设条案、茶几和博古架,上置小型、微型盆景;窗台或居高临下的位置,摆放悬崖型盆景、山水盆景等,延伸空间的视觉效果;随意点缀的苔醉、小草、石屑,可与起伏有致的山丘茂林,构成丰富的审美景观。
4变化与统一
任何艺术都讲究“统一中的变化、变化中的统一”,盆景造型追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效果,园林艺术亦不例外。园林的建设,应通过借景、透景线以及分隔、迂回、层次、俯瞰等手法,扩大视觉空间感觉,增强曲折与节奏的变化。山水的奇、险、雄,与树木的古、雅、秀等,既要个性丰富、特点鲜明,又要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厅、堂、楼、馆、斋、轩、亭、台、阁、榭等,造型各不相同,但在整体布局、构造、材质和色调上要和谐得体。
各类花木与园内建筑、水体、园路等之间的搭配,要相互渗透、衬托,弱化建构筑物的生硬感。同时,应考虑植物的品种、形态、色调以及季相特征变化,展现其姿态、色彩、韵律等特点,增强园林的自然和人文气息。
一些植物园、森林公园内,可建设盆景园,以盆景为主景观,形成“园中之园”,内设展览陈列区、创作研发区、生产养护区、体验休憩区、大师工作室、科普馆等,融学术性、艺术性、教育性、科研性、游乐性等于一体,是最生动、最具有生命力的园林要素,虽然建设和管理的要求很高,但近年来在全国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