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苗木人推荐-园野手记 汪洋
郭建敏说:“在远东的森林里,可以听见心跳的声音。”
那是人兽共居的地方。周遭都是参天大树,樟子松、落叶松,层层叠叠,仿若迷宫。空气就像透明的一样,衬衫领子穿多久都不会黑,走多少路,鞋上也只会落下“山鹰的灰”。
种树之前,郭建敏是一名做国际贸易的商人。从俄罗斯的“大胡子”手里进口木材,运回内蒙,然后转销到全国各地。那些年她常驻内蒙,抬头是蓝天白云,低头是草原牧马,每日的风尘与疲惫总被轻易洗净。
廊坊宇森农业 郭建敏
尽管好似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但有一个地方却让她始终惦念不忘,故乡,河北。
但每次回乡,她感受到的都是天差地别。天空是灰暗的,空气是滞浊的,连身边的花草树木似乎都没有灵气。14年冬,京津冀地区的雾霾达到峰值,逃离北京的声音不绝于耳。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焦点,“生态文明”、“绿水青山”作为国家热词频频出现在不断翻新的政策和文件里。
就在此时,郭建敏做了一个影响她后半生的决定,回家,种树。
有情怀的因素,也有商人的敏锐。
郭建敏在苗圃
郭建敏认准了两个看起来简单的道理。
第一,环境问题甚嚣尘上,国家政策一再强调,此时种树,定有商机。
第二,当时苗木行情正处于低谷,作为投资人,她清楚地知道,波谷之后必有波峰,行业永远是螺旋前进,此时投资,恰是时机。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种什么。
廊坊宇森苗圃的梓树
虽然从没种过树,认识的树种可能都不超过二十个,但郭建敏却有种透过外表看到本质的本领。
选择品种她有一套自己琢磨出来的标准。一要易活,经过千百年来的自然选择,依然能够旺盛生长的乡土树种,生命力必定顽强;二要低碳,具备较强的吸尘、吸霾的功能,符合生态修复的大趋势;三要差异化,别人都在种的树不种,目标市场存量大的树不种。要种就要种出品牌,种出个性!
这一套标准箍下来,能选择的树可说是凤毛麟角了。
而梓树,就在这时,入了郭建敏的“法眼”。
“从历史中走来”的梓树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梓树,曾是古人房前屋后必种的树,以桑育蚕,以梓点灯,“桑梓”一词,更是被赋予了故乡的含义。然而在现实中,这个曾被寄予乡愁的树,却只是作为楸树的砧木,种植在河南、山东等地。城市绿化中,几乎没有它的身影。
这个亦被极度边缘化的树种,却完美地符合了郭建敏的择树标准。乡土(还有什么比它更乡土?)、低碳(叶片大而后,绒毛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差异化(京津冀地区几乎没有人种植);再加一点,夏季观花,秋季挂果,亦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015年,廊坊宇森苗木基地成立,出手就是一千多亩。
种梓树,郭建敏用的是大手笔
后面的事,逐步验证了她的判断。
2018年,沉寂了数年的苗木市场终于走出阴霾,行情逐步走高。而作为适应性强、生态低碳的乡土树种,梓树也被管理部门重新重视,入选了国家储备林名录。在京津冀地区,包括雄安建设,梓树开始被大量应用于造林。郭建敏基地的梓树,很快就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那个梦想中梓树成林的场景,竟然真的从历史照进了现实!
在梓树林里,郭建敏快乐地像个孩子
和郭建敏聊天,是件愉快的事。她身上有特别鲜明的两面,一面是女性的敏感和敏锐,一面是男性的理性的果决。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建,敏。
在这个行业,她很容易会被贴上诸如“美女苗商”“苗木女强人”这样的标签,但我觉得,当她聊起故乡和森林,眼睛里闪现的还是那个天真无忧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