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们坐着一辆面的,穿行在舟山的大街小巷。同车的有舟山植物人大奔、溧水苗老大“大球哥”、浦江种垂枝樱的洪钎李、长兴拼丛生香樟的卓可祥和北京新锐苗商郭建敏
成都苗圃协会推荐园野手记 汪洋
起因是看了一圈街边的行道树,尤其在新建的街区和旅游景区,用的几乎都是各地常见的流行树种。然而就在不远处的山间,舟山植物人大奔从采种、筛选到种植的数十种舟山乡土植物,销路却多在外省,为何近水楼台的本土,对乡土植物却若视而不见?
以前和大奔聊过这个话题,大意是早先当地建设的时候也设计乡土树种,但舟山并非苗乡,搞苗木的少,种乡土树的更少。苗圃供不上货,单子只能改,几次下来,就逐渐被遗忘了。
在大奔苗圃
历史问题咱不究,今天来的都是一线的行业高手,话题再往深里聊一聊。
首先,这些外来植物长得好不好?
总体上看,好的自然有,但不好的更扎眼。
舟山地处浙东,是一片孤悬于大陆的海上群岛,常年受海风、海浪的侵蚀,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特征。外来树种要在这里生存,抗风、抗盐碱几乎是必备的素质。
但显然,并不是所有树都具备这些特性。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某些北方城市,砍掉当地乡土的国槐,去种不耐寒的南方树种,结果可想而知。
在另一些相对老旧的街道,当地的红楠、普陀樟长得郁郁葱葱,在我们这些外地人看来,这就是舟山独一无二的特征,它们与周遭的环境融为一体,并将它与那些千城一面的都市区别开来。若要看一座城市的文化,最直观的就是建筑与植物,而乡土植物,当奉若瑰宝。
也有人提出另一个观点。站在城市规划者的角度,乡土植物就是那些山间村舍最寻常的风景,而在新建的城市,人们或许更希望看到一些外来的特色树种,万绿丛中的一抹红,深秋时节一片亮黄,更能带来新鲜的审美体验。而在引种这些外来树种的过程中,试错是必然付出的成本。所以那些现在看来萎靡不振的植物,或许并没有那么“触目惊心”,也可看作是成长和发展的代价。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道理其实都有,多一个层面的了解,就离事实更近一些。
顺便搞一个小投票,看看大众的心声:
苗木行业搞了几十年,苗木人也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但对所做的这份事业,可能多数人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种树,挣钱,养家。所有就有了无法抑制的跟风,龙柏烧肉的凄惶,年复一年的轮回。
但厉害的苗木人,会想得更多一点。为什么种树,种什么树,种多久,卖给谁;政策层面、宏观经济、潮流趋势、营销模式……
看清迷雾里的,左右你能左右的,大概就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