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苗圃]协会推荐资讯:刘少波是个感性的阳光青年,这是我对他的印象。
刘少波出生在湖北一个人杰地灵资源丰富的地方,松滋。作为一个苗二代,1992年出生的刘少波和父亲的理念不太一样。工程测绘专业毕业的刘少波像绝大多数的90后一样,都揣着一个探索世界的梦想,他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精彩,另外一方面他也要证明自己。
于是他毕业便去了深圳,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销售。刘少波的父亲是教师出身,对刘少波的培养却采用宽松放养式的教育,这让刘少波有更多的空间与想法。实验证明,刘少波是个有想法,肯吃苦的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销售的压力对于刘少波来讲是前进的动力,刘少波一步一步从销售专员到销售经理,不断刷新了公司的销售额,也带起了自己的团队。
事业的蒸蒸日上并没有使刘少波觉得满足,他想寻求更大的挑战,回望父亲的苗圃,他在深圳所看重的营销及快周转、产品创新,在自己家的苗圃很欠缺。父亲每天劳心劳力却收效甚微,毕竟重复造一千辆马车是拼不出一辆高铁的,刘少波觉得苗圃到了要改变的时候,他判断全国性的苗圃升级改造的时间窗口已经到了,此时不动手,否则父亲费尽心血经营多年的苗圃就这样失去竞争力,这着实让人心疼。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奉献的精神是每个教师或者从事过此职业的人所拥有的高尚。
刘父是一名人民教师,偶然的一个机会让刘父接触了苗木生意,所得收入是教师的3倍有余。刘父所生活的区域多为农民,相对收入较低,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但对于他们来说,脱贫才是硬道理。所以刘父用自己多年积攒的钱和资源种起了苗,免费捐苗给农户,有1.5万亩的规模。赋能周围的农户,想法很好,也得到了初步的效果,但由于是以免费的形式发放,所以导致了种植密集,反倒成了垃圾苗。农民没有致富,也没形成高质量大规模的种植,刘父很心疼,几经思索,刘父决定借助政府的力量结合社会资源与大企业合作获取2000亩连片土地,通过精品化的培育的方式,把农户手中的垃圾苗收过来,稀植,形成产业样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父每村扶持一家农户,整体收购垃圾苗,抽稀,定杆,精品化培育,同时做好精品培育的宣传和教育,这样每个村子里都会有一个做的不错的领路人,最终带领全村致富。
周围的农户一个一个发家致富,是刘父的初衷,而刘父的苗圃由于竞争每况愈下却不是刘少波想看到的结果。刘父劳心费神,找政府要政策,社会融资,企业合作开发,还要说服农户参与项目,而对自己的苗圃佛系经营,营收微薄,这让远在深圳的儿子刘少波着急了起来。
刘少波一直认为是父亲的经营不善导致苗圃生意冷清,他觉得要帮父亲做点什么,那天,应该是爷俩第一次谈心,得知父亲的想法后,刘少波一纸辞呈告别了自己拼搏了两年的公司,离开了自己一手打造的团队。那天,深圳的风很大,好像在表达着对刘少波的不舍,他拖着行李箱踏上了归乡的列车,离开那个曾经让他的梦飞起来的城市。用刘少波的话说,他是被父亲所吸引回来的,父亲坚信通过踏实做事才能不断的积累财富和信誉,这也是他们60,70年一代的特色,刘少波要传承下去。
从未涉足过苗木行业,刘少波凭借自己的学习力与求知欲不断切入其中。从产品入手,一分析市场行情、二获取土地扩充苗圃、三搭建种植销售产业链,刘少波的“三步走”很快让苗圃“起死回生”,刘少波为了打开销路也开始尝试承包工程。不得不说,这几年刘少波在深圳成长了太多,他高效的做事方式、独特的管理模式让父亲的苗圃在短短的一年之内便开始盈利。
承包工程确实可以带来不错的收入,可是工程的回款速度慢,周期长,风险高等不稳定因素,刘少波觉得这样下去难有大突破。通过总结经验以及苗圃间的交流与考察,刘少波很快就重新规划了发展新方向。为了长远考虑,做工程,不如主抓苗圃,设计产品亮点是销售的核心要素。
与此同时,刘父把更多的精力投身于公益事业之中,对于扶贫,他远比自己的苗圃更加重视。刘父联合当地政府拟定优惠政策,解决了人家的住房,补贴,孙子教育上能够享受的父亲福利都申请到了,最主要的刘父还通过公安的大数据系统,还找到扶贫对象失联来了15年的儿子,可以说,刘父真是想方设法的扶贫了。
聊到最后,我问少波,工作或者生活中有什么感觉到遗憾吗?他说感情,他跟前女友分手已经半年了,但是他还是没有走出来。也许,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许,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刘少波,他还小,以后的故事还长着呢,不过我觉得对他来说找个合适的姑娘,目前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时候就该做什么事,你们说呢?
公益的道路上,刘氏父子携手前行,阳光下,他们的影子一直在摇晃。[成都苗圃]小编鸣谢虎子爱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