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苗圃行业人物:秋天来了,驻马店板桥镇的水库旁,一大片枫香正在转红。
你若是游客,定会惊喜,这么美的红叶,真的假的?
你若是同行,定会惊讶,这么漂亮的彩叶树,怎么没见过?
如果我说,此树名叫欧洲枫香,种子来自欧洲,在板桥已经种了十多年,规模达到1300亩;苗圃主人王立志,十五年前还是个普普通通的菜农。
这个故事,你想听吗?
王立志和他的欧洲枫香
往回倒一倒。
1997年,32岁王立志在离家一百公里外的板桥镇租了20亩地。在河南农村,年轻人多会选择去大城市里打工寻梦,但王立志待惯了农村,包地种菜,是他能想到最好的创业方式。
论起种菜,王立志是把好手。从开始的一年5万,到一年20万收入,地还是那些地,但因为解决了反季节蔬菜的种植问题,效益大大提高。王立志这人,文化虽不高,但好看书,爱学习,遇到什么问题,理论结合实践,基本都能搞定。
原本可以这样平平稳稳地生活下去,2002年的深秋,一个陌生的身影在水库大坝上彳亍,随后走进了王立志正在耕作的菜地。就此改变了这个菜农的命运。
王立志在苗圃
“老乡,种菜呢?效益咋样啊?”
“种着呢!马马虎虎,够生活。”
“有没有想过种树?”
“想过,还在学习。”
“你要是真有想法,我给你提供点种子。”
“这人莫不是要骗我?”王立志心里嘀咕,但细聊之后才知道,面前这位穿着朴素、举止亲切的河南老哥,竟然大有来头。
旅欧学者彭反三先生
来人彭反三,旅欧学者。父亲是河南省第一任水利厅厅长,面前的板桥水库,就是在他父亲的主持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彭反三从小在河南长大,年青时曾在当时的板桥农场劳动过,后来出国留学,几经辗转,现长期定居法国。
或许是对故土和青春的深深眷恋,每年秋天,彭反三都会回到板桥,走一走水库的大坝,看一看家乡的变化。几十年来,虽然城市日新月异,但在河南农村,几乎还是旧时模样。他早有一个心愿,要将那些美化了欧洲的优秀树种引入国内,来装点故土的景色。
而他也一直在寻觅,那个能帮他一起实现梦想的伙伴。
十年前种在菜地里的欧洲枫香,已经长成大树
王立志知道,种树也许能挣钱,但不是现在。
板桥不是苗乡,王立志也没种过树。而且彭先生送的都是国外的种子,在板桥能不能种活,长起来表现好不好,有没有人要都是未知数。即便种得好,要养大这批树,至少也要六七年的持续投入,这样的投资,对一个普通的菜农来讲,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但38岁的王立志,答应了彭先生的约定。
曾经的菜地,在秋叶的映衬下宛若仙境
转年过完春节,彭先生送来第一批种子,雪松和意大利柏树。拿着种菜的经验,王立志摸索起了种子育苗,一季下来,雪松一棵没出,意大利柏树倒是长了不少。他没多想,转年就一口气育了十万株意大利柏。
但对市场的盲目还是让王立志吃了大亏,因为民间的忌讳,柏树在国内鲜有市场,2008年,王立志把这些种了五年的柏树小苗全部砍掉。地还是那些地,种苗并没有带给他任何收益。
但王立志依然看到了希望。05年试种的几十棵欧洲枫香种子,长势却出人意料地好,秋天变色后更人令人惊艳。虽然当时还没有彩叶树的概念,但美的东西总是让人天然地喜爱。2008年,在砍掉柏树的同时,王立志育出了2万株欧洲枫香小苗。
王立志的欧洲枫香苗圃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一个人和一个单品的漫长时光。
随着对欧洲枫香的了解,王立志发现,这个品种不但变色效果好,而且观叶期可以长达两个月,在符合了充足光照、温差10°以上以及土壤湿度高的条件下,树叶由绿转紫,再从紫变成鲜亮的红色。
同时,欧洲枫香的中央领导干十分明显,树形自然呈漂亮的塔状。早在十七世纪,枫香由北美引入欧洲,并在园艺匠人的培育下,选育出适应性、表现力和抗病虫害都更为良好的品种,并成为欧洲主要的行道树之一。
既然在板桥种出了效果,王立志相信,这个品种在国内一定会有广阔的前景。
欧洲枫香的秋叶,像上帝打翻了五色瓶
12年,200亩,16年,500亩,19年,1300亩。王立志清楚,自己能够坚持下来,一部分靠贵人(彭先生)帮助,一部分靠自己的执着和用心,还有一份靠伙伴们的支持。
2012年,王立志的第一批欧洲枫香小苗卖给了周边村镇的新农村建设,赚到了种苗以来的第一桶金。与此同时,王立志的坚持和信念也在改变了身边朋友们的看法,有钱出钱,有地出地,伙伴们纷纷加入了合作,苗圃在几年内迅速扩大。
王立志和他的合伙人朋友们(共有十多人)
几天前,彭先生再此回国,回到这片让他魂牵梦萦的土地。站在板桥水库的大坝上,水天苍茫,回过身,那片曾经灰暗的土地,竟是一片秋红。
近几年,随着王立志的推广,欧洲枫香已被许多业内人士知晓和看好。引种种植的苗圃逐渐增多,工程用量也在逐年提升。
但王立志知道,十年,还只是起点。
下一个红遍大江南北的彩叶树,会是欧洲枫香吗?我不知道。但这片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情怀与梦想的枫林,已然红遍了这个秋天。[成都苗圃]协会小编鸣谢:园野手记 汪洋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