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苗圃协会小编今天要介绍的是河北的苗木人,26岁之前的张嘉庆,就像这只永远在飞的鸟。大学期间创办苗木平台,四年做到了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随后又雄心勃勃地策划玉兰品牌,要干一番影响地方苗木产业的大事。
26岁以后的张嘉庆,关掉网站,收起品牌策划书,回到父亲的苗圃里。从种苗、卖苗开始,重新认识、理解这个行业。
比起当年那个伺风而动、野心勃勃的少年,我更喜欢眼前这个谦和、内敛的青年张嘉庆。
河南绿图园林 张嘉庆
南阳市南召县,众所周知的中国玉兰之乡。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嘉庆的父亲张道永,就是当地最早一批种植玉兰的带头人。从乡土的望春玉兰,到嫁接‘红运’玉兰,南召玉兰带富了一方百姓,也养育了一群志向四方的苗乡儿女。
少年时的张嘉庆,聪明、好动、拿得起主意。父亲行事的魄力和果决,都让他崇拜,但每日与土地打交道的生活,并不是他期望的未来。年轻,哪里有风,就要往哪里飞。
张嘉庆和父亲张道永
2011年,一股“互联网+”的风潮吹遍了各行各业,还在读大三的张嘉庆,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风口。如果能借助互联网工具,归类展示苗木信息,不是可以让买苗卖苗变得更轻松高效吗?敢想敢干的张嘉庆,一腔热血洒向了苗木互联网。
四年时间,巅峰的时候,30多个员工,固定客户超过3000人,年底开大会,各地苗商汇聚一堂,风光无限。但随着移动端的兴起,加上苗木行情步入寒冬,传统网站的瓶颈开始凸显,2016年,张嘉庆主动关停了网站。
与此同时,“捕风者”张嘉庆,又瞄准了另一个目标。他拟定了一份《玉兰品牌计划书》,寻找合伙人,准备再掀风潮。
绿图苗圃的玉兰树
内心里,他是一个崇拜父亲,又急于向父亲证明自己的孩子。
26岁的张嘉庆,有过成功,也尝到了落寞。看了张嘉庆的计划书,父亲告诉他:“我支持你的决定,但不要急。创业就像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候可以等,可以走得慢一点,机遇到了,就毫不犹豫地抓住他。”
父亲的一番话,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要创建玉兰品牌,就必须像熟悉呼吸一样熟悉玉兰、熟悉苗木,熟悉这个产业的每一个角色、每一个环节。
他决定,回归土地,把野心变成梦想,装进心里。
张嘉庆在苗圃
绿图的南阳800亩苗圃,500亩玉兰、100亩月季。张嘉庆挑最难的开始,月季的嫁接、种植、修剪、造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他向苗圃的老师傅学习,自己跟着摸索、实践。
有年冬天大雪,风把大棚的塑料布吹得四处乱飞,害怕月季冻伤,张嘉庆组织苗圃的师傅一起,花了几个小时,把塑料布一点点地盖回去。那种彻骨的寒冷,和战胜风雪后的欣喜,让他体验到了从未感受过的快乐!
绿图苗圃的月季造型
一边学习种植,一边也在思考着苗圃的整改和转型。作为玉兰之乡,南召有着丰厚的农户基础,但传统的种植方式,过分密植,不分品种混种等问题,都在影响和制约着玉兰产业的发展。
在张嘉庆看来,苗圃的改造刻不容缓。密植的先销售、再移栽;分品种差异化种植;苗木形态的创新、高杆的、丛生的、造型的;新品种的开发和引进,以及增加一些市场需求,但本地缺乏的能快速见效益的产品……
但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用时间,一步一步地改变。
老紫薇
12月的南阳,不冷。张嘉庆穿着一件黑色外套,一头寸发,倍儿精神。带我去南召的路上,他接了七八个电话,处理了几个询价,解决一个装车的问题,约好了接下来几天的行程。又一个四年,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成熟的苗木人。
但从他的眼睛里,我分明看到了对梦想更坚定的信念。
一只永远在飞的鸟,容易丢失方向,而土地,让他寻到了根。
他说:“等我到父亲的年纪,能完成这个梦想,就挺好。”[成都苗圃]协会小编鸣谢:园野手记 汪洋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