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费城世界杯花艺大赛已经落幕,而一个名字却正火遍全球花艺界,那就是巴特·哈森——一位低调的澳大利亚花艺师,在他以鲜明的“热带花材”、“形状”、“线性”的个性化作品最终脱颖而出高举冠军奖杯的那一刻,现场沸腾了,花艺界一股新的风潮势必要开始了。
追溯这位新晋王者的花艺历程,我们发现,曾五度获得澳大利亚年度花卉设计大赛冠军,更于2011年在中国台湾一举拿下洲际杯花艺大赛桂冠的他,绝非横空出世!在家庭园艺氛围的熏陶下,他13岁第一次做手捧花,现在,站在职业生涯巅峰,他说:“我很庆幸自己能夺冠,也时刻提醒自己:不是每个人在抵达巅峰后,仍能一贯地保持谦卑。”这样的他,是踏实的、是沉淀了深厚实力,并且始终如一坚持个人风格的花艺师。
他对热带植物的热爱,对形状和线条的敏锐,以及他深入日本花艺界学习,并将其简约精致的精神融入作品,都构成了他作品中的艺术世界,让人更想探究:在他心中,花艺,究竟意味着什么!
记者你眼中的花草是什么?是生命、是生活,还是其他?你眼中真正的花艺作品又是什么,需要具备哪些特点?
答:我把所有花草都看作是一种生命形式,予以尊重。跟人类一样,它们也要经历成长、衰亡这一过程,并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我始终用对待个体生命的态度去尊重并珍视它们,在所有生物体身上,我们都能看到人性。
记者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不能缺少花?每天都会插花吗?会经常去大自然中接触花草吗?那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答:花是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抚慰我的心灵,净化我的灵魂,当我怀着恭敬心完美呈现出花草的美好时,会很有成就感。作为花艺师,童年的生活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儿时的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花园里——认识花草的生长方式,观察花茎的线条及走势。大自然静谧祥和,人一旦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身心马上就能平静下来,去聆听大自然的心声,进而达到无念的状态。
记者你的花艺启蒙老师是谁,他带给你怎样的启发?在你的花艺之路上,你都有哪些难忘的人和经历,可以分享一下吗?
答:在花艺设计方面,德国的葛雷欧·洛许(Gregor Lersch,被誉为“架构之父”)对我的启发最大,我的所思所求,都在他那里找到了答案。对植物材料始终怀着敬意,是他一贯坚持的原则,同时在创作作品时,有自己的创作意图。创作意图在花艺设计中至关重要,我坚信我们创造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浪费。几年前,我有幸游历了德国,并与葛雷欧共事过一段时间,这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他的言传身教使我终生受益。
记者能否讲讲你在日本学习花艺的经历?你是如何将日本花艺技巧和理念融入到西式花艺中的?
答:在日本十几年的游学经历,使我完美蜕变成了真正的花艺师,浓厚的西方文化与之相融合。同时,我在工作方式和创作作品方面进一步提升了思想境界——我的工作方式干脆利落,而在创作意图和方向上更着重于微小之处,真正专注于每个个体元素。我的作品现在更趋向精致,我力求以最佳的光线和植物最舒适的排布方式来展示这些材料,让我的作品更为严谨有序。
记者东西方花艺文化未来会越来越融合,你会在这两种文化中同时探索吗?最近几年,你觉得哪一种花艺潮流会更加流行?
答:我不可能将东西方花艺文化从我的作品中分离开,因为这两方面都有助于我创作自己的作品。同时,我希望探索更多亚洲文化的内涵。
记者“世界杯”花艺大赛夺冠之后,你会更加忙碌,你怎样平衡事业和生活(家庭)的关系?
答:我期待着更忙碌些,但对游历型的花艺师来说,工作时间总是不太饱和的。世上只有这么多工作,能有机会在其他国家创作作品,我是很感激的。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做到平衡,实际上很容易,就是要学会拒绝,要专注于自己的选择,这有利于我们锁定选择范围,进而使自己更好地掌控生活。我很庆幸自己能夺冠,也时刻提醒自己:不是每个人在抵达巅峰后,仍能一贯地保持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