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花木基地小编听身边的方姐继续讲到:“现在花木苗圃公司最苦恼的,就是这种一个单子几十上百个品种的‘药单’,(所谓‘药单’,就是像抓中药方子一样,每个品种抓几个,数量又不多的花木采购单)这种单子,往往要跑很多家苗圃、甚至多个产区才能配齐,而单品的采购量小,很多苗圃又不愿意做。”
这,既是园林公司的苦恼,也是花木人的机遇。
方姐名叫方秀琼,是在金华颇具影响力的花木经纪人。两年前我认识她的时候,她正准备转型花境生产,创办了“花药间”,一年前,她又和朋友合作,在武义王宅建了以容器球为主打的聚彩园艺基地。
而建圃王宅,既改变了她的经营思路,也触发了一场涉及十余家苗圃和一个产区的“抱团”合作。
方秀琼
晚餐时,我见到了他们。
来者十人,方姐一一做了介绍。他们大多是武义和金华地区的资深花木经纪人,在王宅及周边都有几百至上千亩苗圃。这些人,每一个都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也有各自的特色产品,把他们攒在一起,既有外部市场的原因,也有内部需求的触发。
王宅的合作者们
先看看他们都有什么。
陶建招:以长庚桂为主打,六百亩桂花和百亩容器桂花。
金英杰:一千亩各类乔木,天鹅绒紫薇等。
杨水法:800亩各种乔灌木,在金华花木场有档口。
何挺:经纪人为主,在萧山花木城有档口。
张池军:400亩苗圃,100亩高杆红叶石楠。
林震:300亩各类品种乔木。
钟杨武:黄金枸骨、金禾女贞等乔灌木。
王建勇:红叶石楠、金森女贞柱,各种色块苗500亩。
王福江:技术达人,参与多家苗圃的合作,自有基地700亩。
方秀琼:苗木杂家,上千亩灌木地被花境植物,及杨梅容器基地。
从去年开始,这些集中于王宅的花木经营者,自发地形成了“销售联动、生产互补”的合作方式。其中的核心人物,技术达人王福江,担任多个苗圃的生产顾问,起到了生产品质的全局把控。而当方姐转型花境生产,在寻找本地资源的过程中,又和这些人串联在了一起。
王福江(中)
“我们这群人,大多是由花木经纪人转型做苗圃,各自都有各自的拳头产品,也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市场始终在变化,近年来,大规模的市政工程逐渐减少,工程项目趋向精品化,苗木采购的品种多而杂,要求也越来越细。面对各种“药单”,通过苗圃之间的抱团合作,资源互补,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产品库,既节省了大量找苗配货的时间和成本,又丰富了销售渠道,增强了接单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而在生产端,又能够以销定产,相互补充。缺少什么品种、什么规格,只需指定某一家优势苗圃来做生产,这样既不产生内部竞争,又能及时补充团队的产品库。
在我看来,他们和组合形式,有点像一个乌托邦——一些大环境中没办法搞定的问题,在这个小团队里,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
饭后,他们开起了小会,一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市场的走势,聊聊产品需求。
他们没有给这个团体起一个名称,也没有落成条款的机制,相互之间的合作,更多建立在彼此的信任和友谊之上。
那天,组织金东花协的会员考察了武义王宅的苗圃之后,方姐发了一个朋友圈,“品种多、要求高、速度快,其实是形式倒逼我们做出的改变。好像离我们自己要的结果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毕竟我们还是勇于创新的那群人。”成都花木基地小编鸣谢园野手记 汪洋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