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新品种需要“新”“特”“优”“美”,成都花木基地小编对第十届中国花木博览会的印象也可以用这四个字来概括。
一是“新”——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第十届花博会既有近几届花博会成功举办的经验延续,又结合当前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将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等在花博会的设计、建造、展陈、运营过程中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展示了花木生产、休闲旅游、生态建设、衍生产品开发、园艺康养等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创新的新业态,尤其注重地涌金莲等一些新花卉作物的应用,注重花卉药食同源等功能性的应用展示。
二是“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花博园体现了中国特色园林文化和传统花卉文化的完美融合,把地域、民族特色鲜明的中国园林元素与中国特有、特色植物应用、精准智慧园林、传统花卉文化、红色元素有机结合起来,标签了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也彰显了中国形象、中国风格和中国精神,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点和“新时代”特征。
三是“优”——优中选优、精彩纷呈。在评奖过程中,可以真切感受到花博园运营管理到位、组织有序;志愿者们热情洋溢、细致入微;送展单位对参展作品精挑细选、精益求精;讲解介绍字斟句酌……在平凡中见伟大,于细微处显精神。
四是“美”——大美花博、美不胜收。“花开中国梦”既是主体,也是特色,更是奋斗目标。花博园将这一主题完美展现,有“幸福像花儿一样”的生活梦,有“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梦,有“蓝天、碧水、花园”的生态梦,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强国梦。馆馆有惊艳,园园有惊喜。总之,花博园是建设生态崇明的一个花园样板、生态地标,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一个完美演绎。
第一次复评
第十届花博会总体完美,但个人感觉,还有四点可改进和提升之处。
一是园子太大。在中国,虽然面积与观众的矛盾很难破题,但仍需要从办会的体制机制上控制,不能让花博园陷入面积竞赛的怪圈。今后要在克服“来园路难走,进园走路难,出园难走路”上下工夫。
二是中国特色、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花木新品种和中国新花木的应用展示还太少。这也是要实现花木科技创新、打好花木种业翻身仗的动力所在。如何再现“花园之母”的风采,振兴民族花木产业,实现中国花木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努力。
三是个别园子堆砌感太强,密不透风,在展陈设计上还有提升空间。虽然历届花博会在整体水平上不断大幅度提升,但产业发展的区域性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依然存在。未来依然要坚持特色发展之路,有所为有所不为。
四是个别展陈反映出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不够。中国花博会需要群策群力,唱好大合唱,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因此,认识上还需要再提高,虽要量力而行,但要尽力而为。 成都花木基地小编鸣谢程堂仁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