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花木协会小编了解到Bjorn来自荷兰Growfirm苗木咨询公司,有20年苗木行业从业履历。从阿姆斯特丹到北京的飞机上,他把从荷兰收集来的各类苗木行业标准,插进了PPT里,计划在青岛举行的“三新四力”苗木研讨会上分享。
PPT里,除了有ENA(European Nurserystock Association 欧洲苗木协会)代表的欧洲标准外,还有荷兰标准、荷兰精品苗标准,以及一些组织和企业标准,有些是用荷兰语写的。
在我国花木领域,标准化的讨论一直没有停过。ibeefly是学习园艺产品的,“标准”是植物园艺化、商品化的其中一套公式。
嗯,“其中”。
1. 公式
欧洲乔木种植的标准就像一套公式,如果用计算机编程语言表达:“if A ,than B”——如果达到A条件,那么就进行B操作。再根据品种调差异。
“几米打顶?”“你的米周长是多少?6-8厘米就是2.5米打顶。”
“需不需要移栽?”“你是否在地里长了5年?满5年就移。”
至于为什么?1、市场周期。2、土壤肥力。3、方便机械。
作为一名成都花木从业者对欧洲的同行的专业精神表示敬意
有人疑惑:这到底是谁规定的这些细节?也许写下来的人只是个文秘。但总结出来的,主要是市场;执行的保障力,也主要是市场。
小学生手册里的“尊敬师长”是谁写的?王老师?
他们的标准,更像是基于产品及所在市场周期的一套公式算法。看起来是技术标准,其实更偏向于管理标准,面向企业系统的操作,为了产品产出效率最大化。
2. 另一面
如果“标准”来自市场的总结,那么就不是生产方自己的独角戏,需求方是不是也应该参与?
有园林局的人说了几句希望树是什么样的,立马就有人站起来说:“这是你们该做的事!”一众齐声叫好。
谁买单,谁说要什么。道理基本如此。
可权力只服从给予权力的人。道理也基本如此。
需要什么植物,很多时候甲方及设计的意愿也被左右太多,尤其在设计好变更的那些年。
但有一条原则是一直存在的:树的成本与让利空间,毕竟无论如何,物廉价美的东西,更容易成为应用方的盘中餐。
虽然说100%靠这样做太傻太天真,但总归能争取到话语权,而且持续争取。在不确定性中做确定的东西,或许这就是“标准”存在的意义。
3. 平衡
一上来就说要“全面推行标准化”的人,让我们小眼一眯,慌的一批:标准化与同质化就隔层纱,稍一用力就破了。一厢情愿容易钻进套里去。
在说标准时,Bjorn把“Balance(平衡)”这个词提了五六次:品种、技术、管理、成本、利润,多因素相爱相杀,最终小火慢炖出来“标准”。
所以就得扛得住。一位园林上市公司老板在朋友圈分享:一个企业生存力,跟踩点没有关系。一个企业的能力,不是他预报天气的能力,而是他抵抗天气的能力。
前段时间在广东,一位苗圃负责人说,他们要做“合适的苗”,根据这个底层逻辑建立管理标准。
他所说的合适,建立在控制企业内部运营管理成本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市场周期对企业影响。
换句好理解的话:你们喝你们的,我家里有事先走了。
4. 人
饭桌上,大家都在讨论元宝枫价格剧烈波动问题,基本意思是:好东西种的人多了,价格也会降。
植物价格周期性波动在欧洲也存在,只是没那么大,而且越来越不明显,逐渐趋近于平缓。
为什么?Bjorn说,因为苗圃管理人员不够,撑不起大规模生产,所以会尽量控制扩张欲望。
当产能配不上欲望,那么欲望就让步了。
山东农大副教授李承水展示了一家苗圃,种的都是美国红枫。他说,老板向他请教:为什么我的美国红枫不像美国苗圃里那样高大上?
技术落地导致的。好的东西没人执行落地,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
针对标准的问题,Bjorn的答案里,必须有好的土,以及快乐且有技艺的人,标准才有意义。
5. 意义
有天晚上,一波人聚在一起,讨论植物培养方向。在一些定义上大家不断讨论:譬如“原冠苗、“精品苗”、“花境苗”......
我们见过了很多植物定义,也见过了很多经济定义。可时过境迁,被强加的定义、被强上的价值,似乎在多年后并不会留存下多少。
有人让我们问Bjorn一个问题:你教的只是“原冠苗”怎么修剪,那“截干苗”你们怎么修剪?
Bjorn蒙圈。李承水教授回答:在他们的标准里,没有原冠苗和截干苗的概念,就是树怎么修剪而已。
就是树,而已。成都花木协会小编鸣谢 ibeefly 撰稿。